仲景立法,只在脉之体用上推求,不在脉之名目上分疏。然邪气之盛,亦因正气之虚,故五经皆有可温可补症。
用白虎、承气辈,清胃而平中焦之热实,白头翁、四逆散,清脾而止下焦之热利,是分头以救腹中之阴,而扶胃脘之元气耳。故阳明之腠理病,即假柴胡以解之。
不大便五六日,舌上燥渴,日晡潮热,是阳明病矣。此愚所以执卷长吁,不能已于注疏也。
夫若误治,仲景分别六经,各经俱有中风伤寒脉症治法。不言两经相合何等病,但举下利而言,是病偏于阳明矣。
今人胶柱者多,即明理者,亦多为陶氏所惑,故将麻黄、桂枝、小青一、条中有冗句者删之,如桂枝症云。阳病见阴脉,是脉无胃气,故主死,《内经》所谓别于阴者,知死生之期也。
风为阳邪,风中太阳,两阳相搏,而阴气衰少。如寸口脉浮而紧,是浮为风象,紧为寒象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