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仓廪之官,主纳水谷,有寒,故令食谷欲呕,吴茱萸汤温之宜矣。若《准绳》则执凡传经者皆属热邪一语,遂以为热耳。
吴绶曰∶产后伤寒,不可轻易发汗,盖有产时伤力发热,有去血过多发热,有恶露不尽发热,有三日乳蒸发热,或早起劳动、饮食停滞,亦皆发热状类伤寒,要须详辨。寒热一日一发,间日一发,三日一发,皆名曰疟,此云头疼、身热、脊强、脉浮,皆太阳证也。
泽泻、丹皮,咸寒者也,咸能润下,寒能胜热,故足以去肾间之湿热。 而必入于牛胆者,制其燥也。
或加枳壳、砂此足太阴、厥阴药也。关门不利,故聚水而从其类也。
而复身体痛烦者,风湿相搏也。 太阳小便不利而渴,宜五苓;阳明大便不利而渴,宜调胃承气、大柴胡;已利而渴,宜白虎;少阳寒热往来而渴,宜此汤。
《针经》曰∶阳络伤则血外溢而吐衄,阴络伤则血内溢而便溺。易老曰∶有是病则投是药,苟拘于时,何以措手。